查看原文
其他

大国较量的格局下,芯片行业的“卷”难以避免 | 峰瑞研究所·芯片系列

杨永成 峰瑞资本 2022-12-14



从发端于2020年的全行业“芯片荒”,到近期消费电子芯片“产能过剩”,芯片行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体验。


在起伏的市场环境里,中国的芯片企业,尤其是创业公司,该如何应对?为什么汽车行业会“缺芯”,而消费电子相关的芯片却产能过程?怎么从时代格局、大国较量的视角,思考芯片行业的未来机会?


峰瑞资本合伙人杨永成科创板日报举办的《小K的不定期 准时会谈》与2022「甲子引力X」科技产业投资峰会分享了有关芯片热门话题的思考。峰瑞在芯片领域的投资得到了甲子光年的认可,被评为「2021-2022年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最佳投资机构Top20」。



我们整理了部分对话内容,希望能带来不同的思考角度,也期待跟大家交流探讨(欢迎联系yangyongcheng@freesvc.com)。本期是「峰瑞芯片系列」的第八篇(欢迎点击链接,回顾芯片系列文章)




/ 01 /  

芯片市场本身不会消失,

淘汰、整合都是正常现象


Q:目前中国有不少芯片公司在设计端发力,市场里有一种声音,“这些设计端芯片公司里面,有一半可以消失”。对于这个观点以及背后的芯片创业投资热潮,你怎么看?


杨永成:说起半导体热潮,我们回顾这一轮芯片创业投资热潮发生的大背景。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热潮是被外部事件触发的,具体地是美国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各种限制开始的。因为这种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芯片“卡脖子”的问题极为紧急,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突然加速。


从产业链各部分的发展路径看,由于我们总体上还是用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半导体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拉动作用,而半导体市场从材料、设备、生产线到芯片设计这几个产业环节里,哪一个离市场最近呢?显然是设计端,所以芯片设计公司首先爆发创业潮,甚至有些热门方向,常常是多个创业公司同时在创业。


当然,好在有国家在半导体方向的总体布局、调控,以及直接的支持和投入,总体上半导体行业还是实现了比较均衡的布局和发展,我们实际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应用端、设计端覆盖到了材料、工艺、设备、生产制造等整个半导体领域,这是一件好事情。


从创业团队的维度看,当一个行业更多因外部驱动而爆火时,市场上就会存在几种不同类型、背景的创业者。在这个热潮中,有两类创业者特色比较鲜明。


一类是十几年前就在中国深耕半导体行业的创业者。他们可以说是“先知先觉”者;不过可能起得过早,虽多年努力,也迟迟没迎来行业爆发点,日子一度过得比较苦,融资难,获客也难。甚至很多创业者就“倒”在了黎明来临之前的道路上。


直到2019年、2020年,美国对中国在芯片领域进行各种严格的限制,中国本土的芯片公司才久旱逢甘霖,不仅有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也得到投资界的关注,并且被一二级市场赋予了很高的估值和市值。目前冲击科创板IPO的主力大多是这一批公司。


第二类创业者,是2019年后加入战局的创业者,其中不乏很多海外学成回国的半导体、芯片人才。这一批起得晚的 “追赶型” 创业者,并不是技术不好,也不是对自己的技术和市场能力没有信心,他们大多由于心态偏求稳、现有生活状态优渥等原因,导致决心下得慢,行动也较晚。但也许就是这个“慢”和“晚”,使得许多人错过了科创板的第一波盛宴,与此同时,他们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也将很不同。作为后来者,他们不仅要面临海外巨头的竞争,也面临着第一批创业者的“内卷”压力。他们成功的道路上,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这些不同类型的芯片创业者,在同一个市场较量。这其中既有技术博弈,也有市场能力的竞争,还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有的公司能迎风而上,也有的公司被市场淘汰。不仅芯片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亦然。“面多加水,水多加面”(欢迎阅读《“芯片荒”背后的创业挑战和机遇 | 峰瑞研究所 · 芯片系列》,这是市场调节的方式,最终我们能收获到一个面团,这就是我们的胜局。


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行业进入相对稳定期的时候,大概率会出现并购。一类并购是同类之间的并购;另一种是分工不一样的公司,聚合后形成新的公司,这类公司的产品种类和外延端可以拓得很宽。比如原来做物联网NBIOT芯片的,也可以同时做5G宽带芯片,甚至还做毫米波雷达等等。


我们比照一下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的芯片公司曾经出现几轮明显的并购和整合。从数量上看,美国芯片公司的总数量较少,但剩下来的都是巨头。并且,剩下的巨头之间还有可能进行新的并购。所以说,最后可能全球的半导体的公司总数,包括中国的芯片公司在内,也会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当然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找到那些能最后有机会能剩下的。


从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高度看,无论单个半导体创业公司最终的结局如何,中国芯片市场不仅不会消失,更大概率会越大越强。那些被市场淘汰、没有最终成功存活下来的公司,他们积攒下来的技术、经验、吸纳和培养的人才,也会继续为我们的半导体行业所用。


从时间窗口看,中国的芯片公司目前还是练内功的阶段,一边练功一边战斗。要在国内的广阔市场里,适应“内卷式”竞争,然后久经沙场、百战余生的强者再“卷”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去。


中国进口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芯片,即便未来中国的芯片企业只占据这一半市场的50%的份额,也意味着千亿美金。中国半导体、芯片行业一定拥有美好的未来。


/ 02 /  

为什么汽车行业会出现“缺芯”难题?


Q:汽车制造业的芯片短缺从2020年初见端倪,目前这场芯片荒仍在持续。怎么看待汽车行业缺芯的问题?


杨永成:汽车芯片“缺芯”,实际上和之前提到的整个行业供需关系适配的大背景一致。但由于汽车行业的特殊性,汽车的“缺芯”表现比普通消费电子芯片似乎更“严重”些,汽车”缺芯“出现“来得猛、去得慢”的现象。


从汽车行业来看,以前,芯片对于汽车的重要程度没有现在这么高,所以汽车公司的管理团队对于芯片供应链端的管理与把控不一定像对待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机械大件那么重视。


并且,从缺货的概率上讲,芯片的生产效率比发动机、变速箱这类一个一个加工的大型配件高得多得多,所以历史上因为芯片缺货导致汽车整车减产的事情并不多,这意味着相应的危机处理预案和应对的及时性不一定能很快到位。


另外,站在芯片生产厂(Foundry)的角度看。在芯片这种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效率极高的行业,Foundry更倾向于把一颗芯片连续生产无数次,尽量扩大单一芯片产能,实现最大化规模效益。所以存储器、CPU、手机、手表芯片这种大宗单一消费类芯片是foundry的最爱。


反观汽车行业,假如某种车型年产量是十万台,而它恰巧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芯片。这样10万片量级,对应于foundry就是更少数量的晶圆(比如几百片)。所以foundry的积极性是存疑的。


从技术的维度看,相较于消费级芯片,汽车级芯片的质量要求极高。一辆汽车既要克服各种严苛的使用环境,还要保证十几年以上的使用年限,还需要多次小批量的试产和验证,对生产的材料和工艺也有极其严格的要求。


总结起来,汽车芯片难度大,单片订单量又不太大,对Foundry来说,优先级没有那么高。而汽车厂商也鲜少应对过“缺芯”的情况。供需双方在这个时间段没有娴熟的默契,所以综合表现就是”来得猛,去得慢”。


总体来说,“缺芯”可能是短暂的现象,汽车芯片的量还在大幅增加,foundry也会更加重视,供需双方都会积累经验,形成默契是大概率事件。还是要保持乐观,毕竟芯片行业整体的产能还在,“缺芯”的难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 03 /  

对中国半导体创业公司而言, 

“卷”大抵难以避免

上天不欠任何人一个蓝海


Q:在你看来,未来芯片或者整个科技领域有哪些投资机会,对创业者有哪些建议?


杨永成:从长期来看,半导体、芯片无疑是长坡厚雪的赛道,这不仅是因为芯片本身的重要性,也是因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使用国,我们自主芯片的市场占比却非常低。芯片进口稳居中国进口商品种类的第一位,甚至超过石油等能源进口总量。所以,可以展望,国产芯片未来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这是宏观和战略的视角,要乐观,要有信心。


从具体的战术层面,也应该看到,芯片创业公司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会出现白热化的局面。在很多产品、专业方向上,局面会是几个新老公司争夺同一个市场,甚至同一个订单。或者说,“卷”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不过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比如光伏行业,在光伏的巨大的总市场里,现在国产占有率已经达到80%以上了。回顾光伏的发展史,曾经竞争也十分激烈,“卷”得很厉害很厉害。但结果中国整个光伏产业无疑获得了巨大成功。所以,我们经常讲,芯片行业创业者们要做好打恶仗、打硬仗的准备,练好内功才能争取最后的胜利。


当然,从主观意愿上讲,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可能大家都希望能发现蓝海——市场空间巨大,竞争没有那么血腥,未来还有很多潜在机会。


但问题在于,蓝海可能是很难预测的,甚至可遇不可求。


虽然我们这几十年经历了互联网、PC、3G/4G/5G和智能手机这些巨大的蓝海市场,其中也催生了大批巨型的互联网公司、硬件产品公司,以及芯片公司。


然而,我们很难以此类推,下一步一定会有一个或n个大蓝海。


从历史看,产生蓝海市场大需求,并不是上天的固有计划,更不是一种地球习惯;或者说句玩笑话,上天可能真的不欠任何人一个蓝海(欢迎点击阅读《峰瑞杨永成:红海是创业者要面临的终极之战》)


所以,作为创业者,如果没有遇到蓝海,或许也很正常。并且,抱怨是完全没有用的。随着时间推移,中国芯片领域的人才储备越来越多,会出现多种芯片领域的创业团队,这些团队既要相互比拼,还要在技术层面应对来自国外公司的挑战。你能做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应对市场,既要应对“内卷”,也要扛得住“外卷”。


总之,对半导体、芯片的投资和创业,我们在战略上要乐观,在战术上要务实。控制现金流、精细化运营、开拓市场这些基本功要扎实。看好大形势,具体的事自己努力。

 最热门的不同科技赛道一旦交叉会产生什么?| 峰瑞芯片系列

 马斯克的预言对吗?激光雷达是否会上车?| 峰瑞芯片系列

 在物联网行业高速增长之际,芯片公司该如何布局?| 峰瑞芯片系列
 “芯片荒”背后的创业挑战和机遇 | 峰瑞研究所 · 芯片系列
 芯片领域,如何从科学创新到科技创业?| 峰瑞芯片系列
 峰瑞杨永成:红海是创业者要面临的终极之战 | 芯片系列直播报名开启
▲ 我们为什么看好光芯片行业?| 峰瑞芯片系列
 国产半导体材料,能否跑赢国际?| 峰瑞芯片系列
▲ 李丰专栏 | 2万亿的市场和10万亿的产值,我们为什么看好中国芯?
▲ 技术公司如何从“技术值钱”走向“技术赚钱”?| 峰瑞研究所
▲ 峰瑞2021展望④ | 自动驾驶背后的传感器终局猜想


欢迎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完整“甲子光年—2021-2022中国科技产业投资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